|
昨天(10月14日)上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以基层代表的身份在大会上发言,随即成为备受关注的深圳发展见证者之一。
▲陆建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言
和红星新闻记者见面时,陆建新一脸歉意,声音已有些沙哑,但他喝了一口水,又打开了话匣——因为深圳的改革开放、祖国的蓬勃发展和他个人命运的变迁,是如此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参与并见证城市地标不断崛起
38年,他与深圳共成长
1982年10月的一天,陆建新正在湖北某工地上做测量时,收到了在深圳工作的工友寄来的信:“深圳要建50层的高楼!”
彼时,陆建新刚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注:2001年与南京化工大学合并组建为南京工业大学)毕业不久,他所能见到的最高建筑,只有5层。
信中,工友向他描绘彼时深圳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经受不住“诱惑”,18岁的陆建新怀揣着一颗好奇心,随单位来到深圳——像他自己的名字那样——参与“建”设一座“新”城市。
“来深圳之前我就想,深圳靠近香港,肯定是个经济很发达的地方。”10月15日上午,陆建新告诉红星新闻,“但出了车站一看……当时深圳广场不大,公共汽车就那么几辆,也没有什么高楼。”
然而,当时深圳火热的建设场景,深圳人的拼劲、闯劲以及极高的工作效率,深深震撼着陆建新。他回忆道,那时对他来说最具冲击力的是,深圳街头、建筑工地上,那一幅幅醒目的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我从最基层的测量员做起,扎扎实实干。”陆建新说,1982年,当他第一次踏入深圳国贸大厦工地,他见识了什么叫“挖孔桩”。
到了今天,陆建新已扎根深圳38年,也一次次参与建设并见证了这座城市不断崛起、又不断刷新的新地标:160米的深圳国贸;165米的深圳发展中心;384米的深圳地王大厦;442米的深圳京基100;600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从100米到600米,不只是建筑高度的拔升,更是深圳不同发展时期的名片。作为这些地标建筑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陆建新也被誉为“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
▲工作中的陆建新
38年里,他看着当年落后的边陲小镇,一步步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而当年那个18岁的小伙子,已经成为中建科工华南大区总工程师。
和这座城市的高度一样,陆建新也在建设中收获了个人成长的新高度。他荣获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企敬业好员工”“央企楷模”等荣誉;2019年,他荣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并作为广东省建筑行业代表登上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群众游行改革开放方阵,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2020年10月,陆建新被评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作为“深圳经济特区40年40人”的代表之一,他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以基层代表的身份发言。
精益求精,接续奋斗
把“工匠精神”融入深圳发展内核
陆建新告诉红星新闻,能当选“深圳经济特区40年40人”,他感到“很激动,备受鼓舞,也很幸福”。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实干可以成就梦想,深圳是个让奋斗者有未来的城市。”陆建新说,进入新时代,他希望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进程中,继续贡献力量。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经历过物质短缺和匮乏,短短几十年,如今,我生活在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里。”陆建新说,这种巨大的变化,让他从内心里深深感受到“今天所处的新时代,是最好的时代”,所以更要倍加珍惜,接续奋斗。
“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陆建新说,于个人而言,何尝不是如此,理想要变成现实,需要艰辛付出,需要坚持不懈努力。
在深圳,陆建新和千千万万劳动者一起“苦过、累过、哭过、笑过”,但最终,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建起这座奇迹之城、梦想之城。
▲陆建新
“深圳的包容、务实,深深影响着我。”陆建新告诉红星新闻,过去38年,他和深圳这座伟大的城市一起成长,他感到非常荣幸。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今天,深圳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变化了的环境,需要后来者如何接续奋斗?
“过去,我们常提‘深圳速度’,现在我们重提‘深圳质量’,”陆建新告诉红星新闻,“深圳从速度、规模,到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变,需要建设者把‘工匠精神’融入城市发展的内核,把质量摆在前面,精益求精。”
陆建新以他所在的建筑业为例向红星新闻介绍说,未来的建筑业一定是朝着“绿色、环保和智能化”的趋势发展。“但不管如何变化,钻研的精神、奋斗的勇气,都是不能丢的。”陆建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