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西阿呷,是成昆铁路5633/4次慢火车上的一名彝族列车长。从1996年至今,她20多年坚守在“小慢车”上,她的手机号码18年未变,只为第一时间为求助的老乡提供帮助。11月18日,阿西阿呷被邀请进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作为铁路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参加中外记者见面会。
▲中国铁路 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列车长阿西阿呷
沿途停靠26个站点
票价30多年没变过
1971年,阿西阿呷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成昆铁路的白石岩车站,从此车站便成了他们的家。小镇地处偏远山区,火车是当时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父母无论是走亲戚,还是买米、买油,都要乘火车。那时候的她并不知道,无尽延伸的钢轨将带给她与同龄大凉山女孩截然不同的命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凉山很少有女童上学,但因为铁路,童年的阿西阿呷能够坐着这趟慢火车到10公里外的乃托乡上学。她常常在路上偷偷观察车厢里的面孔,努力从他们的身上寻找“外面世界”的痕迹。
在父亲的极力支持下,阿西阿呷顺利初中毕业,而她的生活轨迹未曾离开过铁路。1996年,她终于换上制服,踏上了熟悉的绿皮车,成了一名列车员。22岁的阿西阿呷登上了5633/4次慢火车,开始了她的客运生涯。为更好融入和服务车上95%的彝族老乡,她边工作边学习,很快掌握了各县彝语,搭建起彝族老乡与5633/4次慢火车的沟通桥梁。乘客们称阿西阿呷“阿呷莫”(彝语音译,莫是女孩的意思)“阿呷车长”。在她口中,乘客们是“木苏阿普”(彝语音译,意思是老大爷)、“木苏阿妈”(彝语音译,意思是老大妈)
阿西阿呷值乘的5633/4次慢火车,1970年成昆铁路开通时就开始运营,往返于普雄与攀枝花之间,距离353公里,沿途停靠26个站,时速40公里,全程要行驶9小时零8分钟。全程票价25.5元,最低票价2元,价格已经30多年没有变过。
既是乡亲们的“致富车”
也是孩子们的“校车”
5633/4次慢火车是方便彝族老乡生活的“赶集车”,列车逢站必停,尽可能满足沿线彝族百姓的乘车需要,特别是在喜德县,5633/4次慢火车经停9个站点。在周末的“赶集日”,5633次慢火车日均旅客运送达到4000余人。
5633/4次慢火车是彝族百姓的“致富车”,为最大限度满足彝族乡亲们坐车售卖农产品和家禽牲畜的需求,慢火车专门把硬座车厢两端座位拆掉,腾出空间为老乡们堆放农产品,春天有樱桃、桑葚,秋天有花椒、核桃、土豆等农作物,还包括猪、羊、鸡等牲畜,彝族老百姓把农副产品拿到冕宁最大的泸沽综合农贸市场去卖,再去买自己需要的饲料、农肥和生活必须品。5633/4次慢火车是他们创造收益、脱贫致富的重要交通工具。
5633/4次慢火车是沿线孩子们的“校车”,周五回家,周日返校,每个周末都有几百个孩子乘车,它伴随着孩子们走出大凉山,并改变他们的命运。
在发布会上,红星新闻记者问阿西阿呷愿不愿意到条件更好的高铁上去工作。她这样回应:“年轻的时候有机会跑快车,我感到非常意外,我就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的父亲,他却说,那么多的人在建设大凉山,你却想当‘逃兵’。这句话点醒了我,我不仅是一名列车长,更是彝族人,我要一直坚守在这个小慢车上,和我的乡亲们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