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教科书被初中生指出错误,纠错何必等到明年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20-10-29 16: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暑假,上海一名初一学生顾则行在教科书《中国历史地图册》(第一册)中,发现古钱币照片不太对劲。经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他向出版机构提出教科书用图有误。该书责任编辑表示存在不妥,会考虑在明年修改教材时删掉这处图文。

顾则行的质疑,主要针对教科书中两枚古钱币照片和图注文字不符:两枚钱币分别为“太和五铢”“宣和通宝”,图注是“北魏孝文帝时期的铜钱太和五铢和宣和通宝”,顾则行认为“宣和通宝”应是宋徽宗时期所造。其看法被专家傅为群证明。专家指出宣和是北宋宋徽宗时期的第六个年号,图注违背钱币学知识,是“硬伤”。

要知道,这本义务教育教科书,全国使用的学生很多,而教科书编撰讲究科学严谨,按理不该出现如此错误。但编辑回应却疑点重重。首先,其认为如此使用“不妥”,因为他在收集资料编教材时发现,宣和通宝钱币在孝文帝时期曾短暂存在,而宋徽宗年代宣和通宝的说法则更为公认。他还表示作为教材,内容应该是权威的、公认的。那么,既然宣和通宝存在的年代有公认说法,图注为何仍使用争议年代?

此外,面对教材引发的质疑,当务之急是如何迅速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差错讹误的潜在影响。毕竟,教材是学校课本,对学生影响深远,差错误导贻害不小。据媒体报道,之前,湖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验教科书《生命与健康常识》中,关于“溺水怎么救护”的内容曾出现两处错误,如果说“看图识史”争议,只是对学生了解历史形成误导,那么“溺水救护”的错误显然“致命”。本质上,教材知识点出现争议错误,都是不能容忍的。编辑回应会在明年修订教材时删除图文。但既然错误争议已经出现,那么能否抓住时效采取简捷办法,对其全面澄清,最快时效最大限度降低影响呢?

要想迅速消除影响,出版社以及编撰团队,要从官方渠道发布纠错通知,反躬自省,真诚承认错误。同时通过邀请专家人士,对书中错误辨析查证,究竟需要删除,还是调整完善,形成稳妥结论,对外公布说明,并公布短期和长期补救措施。另外,也可以依靠大众媒体广泛告知,使得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覆盖教材使用人群,并通过教材发行渠道,及时传达教材纠正结果,使得师生使用教材时,主动规避错误诱导。

教科书是学校教学重要凭恃,是学生吸收知识主要来源,被教科书节选采用的内容,会被师生认为是权威来源,备受信赖,这要求教材编撰时,对书中图片、文字及诸多细节,要做到一丝不苟,反复论证。同时,在专家指导下,顾则行还关注到钱币“太和五铢”的文体问题。专家建议教科书中插图注明博物馆或藏家名,既有利于严谨考证,也可供感兴趣的小朋友前往参观。这也启发教材编撰要广纳博取,涉及专业领域,务必穿插专家建议,遵循专业取向,这样能避免门外汉闹笑话,更会从专业维度提高教材质量。

图书出版机构还要健全读者投诉指正渠道,在新媒体时代,渠道更容易搭建,更方便和读者建立紧密联系。对顾则行这样的热心读者,也方便其及时和出版社沟通反馈,便于出版机构查漏补缺,让图书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