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欢去樊建川微博看稀奇的网友一度有些失望,平均两三分钟就要发个微博插科打诨一次的他,在22日晚六点过发布一条微博后,突然出现了两个小时的空档。
接近晚上九点钟的时候,他的更新才姗姗来迟:市民座谈会,会址在一家普通茶馆,一人一杯盖碗清茶。有网友感慨了一声,哦,原来是喝茶去了。点开随附的两张照片一看,哟,原来旁边坐的是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
有眼尖的人一眼认出来,这不是去年那个茶馆嘛!原来,几乎相同的时间,同样的地点,时隔一年,成都再次在国家级孵化器天府新谷打造的众创空间蓉创茶馆内,召集大气污染防治市民代表座谈会。
成都商报记者看到,来的人中除了樊建川这种拥有160万粉丝的大腕儿,还有大学教授、医生、公司总监、社会工作者,其中不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值得注意的是,座谈会召开当天,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才发布了成都今年自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后的首个橙色预警。在危机来临时召开这场特殊的座谈会,意味深长。
网友们显得很好奇,今年大家又谈了些什么?樊建川随手摘录了几句茶馆大屏幕上的字:共建美好家园,共治环境污染,共享蓝天白云这正是此次喝茶的议题,也将是未来成都的目标: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
从名单上看,今年参加座谈会的代表有18人,除了樊建川,还有两个人也参加过上一届座谈会。等大家都到了茶馆,才发现布局跟上一次并不一样。
上一次更像是开会,大家是围坐在拼凑的4张方桌前,这次是真正喝茶的感觉:会场里依次摆放了11张桌子,每张桌子围着摆了三张椅子,桌面上摆三个茶杯。茶杯点点散开,揭开茶盖,扁条状的竹叶青浮在水面,蹿着香味儿。
这次座谈会,墙上还多了一个大屏幕。靠近大屏幕一侧,坐的是座谈会代表。会场的另一侧,则是来自各个政府部门的负责人。
会谈开始后,大家首先观看了一则八分钟长的宣传片,记录了成都今年以来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既汇报了今年的成绩截至2017年12月20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35天,优良天数比例66.4%,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是2013年有PM2.5测试标准以来的最好水平;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85、53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17.5%、14.5%,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浓度控制目标也提到了不足。
在罗强简要介绍了成都市的三大战役开展情况后,话筒交由网友。坐在他身边的樊建川,有些兴奋地第一个抢走话筒,去年曾有人打趣他是来自镇上的暴发户,他一开口就让大家乐呵了,我现在一个月拿7000块钱的社保,已经是个领了老年证的人了,今天特别兴奋。
这次,老樊毫不避讳地提到下午去参观过的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去看之前心里面还是有一点打鼓,看了后才知道,他们二氧化硫的排放,甚至比欧洲的标准还要高。他认为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些误会,很多市民对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是不太了解的,有些情绪比较极端。
成都教育科学研究院成人教育协会秘书长、市政协委员钟锂分析,这涉及市民环保素质的提升问题,我们去参观石化项目的时候,总工程师给我讲,他说你看见我们的谁戴了防毒面具在这儿上班,我们在园区都没什么。他认为这样一讲,道理就浅显易懂,应该用一种科学的方式,让市民的整体素质提升,让他们理解整个工作。
看来这并不只是喝茶,也可以涉及一些尖锐的话题。绿地集团西南区域管理总部品牌总监郑莹莹就带来了第一个质疑,刚才从PPT上面看到很多数据,说明成都的空气质量是在改善,但可能会有网友不相信公布的数据,会怀疑数据是否造假。
对这个质疑,成都幸福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陈骁波就首先不答应。他曾参加2016年座谈会,去年也曾对当时成都的恶劣空气颇为抱怨。今年他先讲了个故事,去年他母亲从浙江来成都看他,下飞机后第二天就觉得嗓子不舒服、咳嗽。今年老人家又来成都,下飞机就说成都的天气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好,待了两个月,他母亲已然兴冲冲地去买了套房子,她说她现在愿意一辈子在成都,所以我也是很开心,经过一年的变化感受到成都环境的变化,这是一个比较注重养生的母亲的故事。
事实上,感到空气改善的人,不仅仅是这位浙江阿姨。彭州市隆丰镇岚锦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华,平常喜欢跟石化的一群东北员工唠嗑。以前这群东北老乡老是说,成都太休闲了,唯一的缺点就是太阳见得少,但今年这群人突然对成都刮目相看,今年情况不错,看到的蓝天和太阳要多些了。这群石化员工还挺自豪,说这里面有他们作的贡献,石化生产的汽油的标准提高了,汽车排放的尾气就不一样。
其实你这样一想,成都今天发布了今年首个橙色预警,如果数据上做点手脚,今天就不会是重污染了。现场有负责人回答郑莹莹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再说对于数据采集,也是有《环保法》严格规定的。在环境治理上,这名负责人认为这本身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今年是235天优良天数,明年的空气会不会保证比现在好,会不会高一些,这个并不一定。最终还是要各方面结合,差哪个都不行。
不过,从长远来讲,肯定会越来越好。这名负责人向大家描绘着未来城市的前景,如果未来几大污染源少了,大部分的汽车都换成了新能源车,轨道交通建设再用三年到五年形成网络,现在两千个工地,一旦将来都弄好了,高速度的增长变为高质量的发展,所有的污染源都会治理的,但是要有一个过程,不是在明年,也不一定可能在后年,但是我们会低于发达国家治理雾霾的时间段。
由于每个人发言时间有限,有的几乎是抢起了话筒,不仅谈感受,还直接向与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提问。市中小企业协会秘书长苏非关心的是,哪些企业会被定性为散乱污企业,政府针对散乱污企业会采取哪些方面的整改措施。
不过,更多人则在思考,除了享受蓝天白云,自己也可以为环保做点什么事情。王健是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的主任医师,可能是职业习惯使然,王健对健康,尤其是大气环境跟健康之间的关系非常关注。我希望政府能够组建成都市雾霾健康防护专家小组,做雾霾健康防护知识的正面引导和科普。
王健说,之所以有这样的建议,源于王健与女儿的矛盾,每到重污染天气预警,王健总会提醒女儿戴上口罩,但女儿死活就是不戴,这让王健觉得和女儿一样的群体缺乏应有的防护知识。不仅如此,在王健看来,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学校就应该停止户外活动,但从他掌握的情况来说,有部分学校仍旧会安排学生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在户外活动。这些思考又引出了王健另一个建议:每个人都要当环保大使、环保监督员、环保宣传员。
王健说,自己每天都要跑步,空气质量好时会多跑一公里。以前一看到空气出现污染他也会抱怨,但现在认识到,环保不是政府的事,而是每个人要身体力行的事。现在,王健会定期到学校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科普课,他认为环保科普课更应该走进课堂、走进社区,不仅仅是要让每个人都去宣传环保知识,还可以让每个人都去当环保监督员,对于一些违法排污行为不能睁只眼闭只眼,而是要发动每一位市民来举报自己身边的违法排污行为,这样蓝天必将会越来越多。
这恰好是昨天的主题:社会发展,需要共建共治共享。我想说,每个人都要努力,要为环保做点事。西华大学汽车交通实验中心主任、高级实验师王永忠谈起了自己的感受,比如使用机动车时,也有一些环保开车的方法。樊建川也谈到,自己作为一个大V应该起到一个更好的带头作用,为成都天更蓝,水更清做出努力。他前一天通过统计,发现自己的员工有接近100台车,因此他回去要给自己的员工开一个环保说明会,只要是骑自行车上班的,我给他补贴,给他发钱。话音刚落,掌声扑面而来。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 李彦琴
原标题:一年后再开“大气污染防治市民代表座谈会”今年大家聊了些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