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2.0热潮,兴起在2005,烫手在2006,焦虑在2007。 究其本质,Web2.0本质上并没有创造出更新的盈利模式,仍是靠点击和流量换取广告。 看看Web2.0的标杆企业YouTube,连赚钱机器Google目前都没有为其找到更好的赚钱方式。 一个空前强大的组合,Google+YouTube都感到如此为难的事情,这多少提醒业界对Web2.0更冷静一点,这些网站应用模式的确令人兴奋,但盈利却令人感到折磨。 兴起的快乐,盈利的烦恼 Web2.0随着互联网宽带化、个性化的不断发展,新应用层出不穷。RSS(自动订阅)、SNS(六度空间)、Tag(标签)、P2P(点对点)——这些概念已经成为众多网络用户的应用。 搜索、照片、音乐、视频、混搭式应用(Mash-Ups)、维基(Wiki)、网络日志(Blog)、社区——它们一起构成了Web2.0 热潮的丰富内容。 Web2.0的核心是用户生成内容。市场研究公司Hitwise的分析师比尔·唐瑟尔(Bill Tancer)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美国用户的所有网络活动中,有12%同访问Web2.0网站有关,而两年前仅有2%。 但到目前为止,Web2.0公司仍然缺乏成功的盈利模式。Web2.0网站139.com的CEO韩潼彤表示,目前Web2.0行业迷茫,是去年全行业“追星”的正常结果,很多Web2.0企业既缺乏盈利模式,又缺乏稳定真实的服务,令消费者和投资者失望是必然的。 “在Web2.0工地上,只有等喧嚣散去后,好的网站才会活下来。”门户博客网站Blogbus CEO窦毅认为,Web2.0的灵魂在于用户体验和创新突破。生存得不好的只是纯粹模仿、完全跟风的网站。不管Web2.0,还是Web1.0,还是其他互联网企业,如果缺乏价值灵魂,又没有创新突破,结果都会死掉。 随着视频分享热潮涌起,国内类似YouTube的视频分享网站一年之内就开办超过了500家。社交网站Myspace被默多克收购后,国内就涌现出几十家以上模仿的互联网企业。 国内外都存在这种情况。这加速了Web2.0的恶性竞争,这让参与Web2.0的用户感到了“审美疲劳”。 比尔·唐瑟尔统计发现,在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的全部访问者中,只有0.16%访问该网站是为了上传视频供他人观看;与之类似,在图片共享网站Flicker的全部访问者中,只有0.2%访问该网站是为了上传新图片。绝大部分Web2.0用户都同那些整天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没有太大区别,更喜欢观看,而不是创造。 不容忽略的是,尽管用户参与度并不高,但Web2.0网站的访问量过去两年增长了668%。著名咨询公司费雷斯特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 Inc.)报告中指出,调查显示企业对Web2.0技术的需求持续增长,但大公司的Web2.0技术更受青睐。 费雷斯特市场研究公司对119名首席信息官以及500多名公司员工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Web2.0技术有着强烈的需求,涉及的领域包括博客、维基、播客、RSS、社交网络,以及内容标签等。目前,IBM、微软、SAP、甲骨文以及BEA系统等知名软件厂商都已开始在自己的产品中集成Web2.0技术,而整合产品更方便企业使用。 费雷斯特市场研究公司分析称,一些规模较小、业务较单一的Web2.0技术公司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应该同较大的公司进行合作,因为就目前的形势来看,Web2.0市场的整合仍将会是大势所趋。 投资热度仍在 出售成主要出路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Venture One和国际会计公司安永公布的数据,全球Web2.0创业公司2006年共获得了8.444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比2005年的4.062亿美元增长108%。 美国Web2.0创业公司仍然是风险投资者的主要目标,在全球Web2.0公司总融资额中占到五分之四的比例。数据显示,美国共有126家Web2.0公司获得风险投资,总融资额为6.827亿美元;欧洲共有20家公司获得风险投资,总融资额为1.005亿美元;中国共有21家公司获得风险投资,总融资额为6125万美元。 Venture One全球研究总监史蒂芬·哈姆斯顿(Stephen Harmston)表示,尽管风险投资者对于Web2.0依然有着强烈的兴趣,但每笔交易的规模都不大。 他认为,很多人认为Web2.0进入了泡沫时期,但从数据来看,这并不是事实。Web2.0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投资活动频繁,但规模较小。Venture One的调查报告表明,在获得风险投资之前,全球Web2.0公司的平均估价仅有600万美元。与之相比,2005年美国创业公司的平均估价为1850万美元。 针对Web2.0的投资隐忧也逐渐显现。据赛迪顾问数据统计显示,2006年下半年Web2.0创业投资总量相比上半年下降了30%。金融研究机构道琼斯、Venture One和Ernst&Young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前三个季度,风险投资公司共向新兴Web2.0公司投资了4.55亿美元。但是,2006年没有任何一家Web2.0公司上市,只有4家公司被收购。与此同时,已经有几家Web2.0公司显示出衰退的迹象。 “我认为互联网的草根性才初露头角。”资深互联网人士王怀南认为,Web2.0撤出还为时过早。 然而,很多Web2.0创业公司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发展成为一家大公司,并最终上市。大多数Web2.0公司都只雇用了很少的员工,希望成为大公司的收购目标。数据显示,2006年共发生167起Web2.0交易,高于2005年的95起,以及2004年的35起。 如社交网站Facebook的22岁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就正坐在一座Web2.0金矿上,但如果错失机会,也有可能变得一文不名。Facebook是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站,预计今年的营收将超过1亿美元。扎克伯格去年多次拒绝了其他公司的收购请求,其中包括雅虎10亿美元的报价。 很多Web2.0创业者都面临着发展还是出售的抉择。其中尤以视频共享和社交网站最为突出。为了涉足这一高增长领域,很多传统媒体公司都展开了收购。 受此影响,Web2.0公司的售价“水涨船高”。2005年,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第一大社交网站MySpace;2006年,Google以价值16.5亿美元的股票收购了美国第一大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 根据Thomson Financial和美国风险投资协会公布的数据,2006年有风投背景的新兴公司平均售价为1.14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9%,达到2000年以来的新高。在互联网泡沫时期,这一数字曾经高达3.37亿美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