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弹戏和
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
成都哪里能看川剧变脸?昆曲是川剧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在明代弘治年间形成于江苏昆山,故称“昆山腔”。在清代康熙年间的四川,就有数个善唱昆曲的戏班,他们争先上演洪昇的名剧《长生殿》。到乾隆时期,又有李调元的家乐班,再后又有“来云班”和“舒颐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川北阆中还有一个“义泰班”。昆曲戏班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
昆曲在传播过程中多多少少受到了影响和改变,与江苏相比,四川在地域、语言和观众等条件上完全与其不同,唱昆曲的戏班能够在大城市和小县城生存下来,绝对不会是苏昆的“原汤”,而是川化了的昆曲——“川昆”。
成都哪里可以看川剧?川昆的主要上演剧目有《玉祖寿》、《琵琶记》、《连环记》、《邯郸梦》、《孽海记》、《红梅阁》、《青冢记》、《玉簪记》、《义侠记》、《金印记》、《虎狼弹》、《满床笏》、《铁冠图》、《红梨记》、《牡丹亭》、《长生殿》、《单刀会》、《碧游宫》、《小赐福》、《醉隶)、《拾金》、《东窗修本》等等,基本上与苏昆相同。这不仅仅是唱词基本相同,甚至连唱腔的主旋律都大致一样。
昆曲的突出特点,除了曲文典雅、富有文采以外,在声腔上则是清柔曲折而婉转。一唱三叹,一波三折。有时一字之长,可延至数息。如《琵琶记·称庆》一场中的一曲[ 锦堂月] “惟愿取百岁椿萱,长似三春花柳。酌春酒,看取花下高歌,共祝眉寿”26字,节奏明快。另一方面,昆曲要求发音咬字准确无误,必须做到字正腔圆。
著名昆曲大师俞振飞的父亲在《度曲刍言》中说:学唱之人,无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听曲之人,莫问精粗,先听有字无字。若口齿分明,土音剔净,即有字有口;若出字不清,四声五音不明,是说话有口,唱曲无口。每有唱完一曲,但闻其声,辨不出一字,令人听之烦恼。
“口齿分明,上音剔净”才能唱出“四声五音”,曲词曲调分清,对于川剧昆曲同样适合。昆曲与川剧互补,在传承中进行创新,才能最好的发展。
天府锦绣梨园是名角荟萃的川剧戏曲会馆,以经典川剧、民间绝艺表演为主营项目。西蜀文明薪火相传,弹唱间昔日梨园风采重现,传统余音绕梁不息。听琴声拨动,不觉梦回古蜀。销声匿迹的手影戏重返民间,变脸、滚灯驰名国内,杂技手影精妙传神,古筝清音妙不可言。
成都老茶馆和川剧变脸,天府锦绣梨园志存高远,戏曲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创新,成为景区传统文化的代表和标志之一。通过传承创新古老的巴蜀曲艺,使渐渐消音的曲艺文化在戏馆重现声色,让身怀绝技的名家回归民间。